盤面簡述
周五,A股寬幅震蕩,三大指數小幅收跌。盤面上,船舶、銀行、鋼鐵、電力、食品飲料等行業逆市上漲;物流、工程建設、貴金屬、化肥、旅游酒店、裝修裝飾、教育、文化傳媒、航運港口、游戲等行業跌幅居前。題材股方面,長壽藥、維生素、CRO、調味品概念、青蒿素等逆市飄紅;統一大市場、華為歐拉、民爆概念、虛擬數字人、元宇宙、快遞概念、電子身份證等重挫4%以上。
消息面
央行重磅發聲適時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4月14日,人民銀行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一季度信貸社融數據,并回應房地產金融、人民幣匯率、貨幣政策等熱點問題。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適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逾30股2021年業績預告“變臉” 計提商譽減值等成主因
正值年報披露季,投資者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之一就是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出現“變臉”。4月14日,北京冬奧會期間的明星股文投控股加入了業績預告“變臉”的行列,預計2021年歸屬凈利潤虧損最高至7.4億元。經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31股對2021年業績預告進行了下調,計提商譽減值、資產減值成主要誘因。
14天17城松綁樓市
4月14日,又有兩地出臺新政。其中,安徽淮北市四部門聯合出臺購房優惠新政,本市、外地居民或者企業在淮北市城區購房的,享受財政獎勵、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和開發企業補貼,個人或家庭購買首套新房可獲最高不超過6萬元獎勵。福建省南平市調整了住房公積金部分使用政策,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降至3成。
巨豐觀點
盤前判斷:年內導致創業板大幅回調的科技股已經出現反彈的跡象,可關注其中被錯殺的品種。隔夜美股普跌并將迎來復活節休市,預計對降準預期下的A股影響有限,國際原油連續3天大幅反彈,A股資源股有望繼續上行。
A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滬指開跌0.46%,深成指開跌0.76%,創業板指開跌0.93%,煤炭板塊大幅高開,物流、港口、酒店等板塊走弱。
開盤后,鋰電池、光伏、風電等賽道股大幅下跌,寧德時代創60日新低,帶動創業板指數創出2020年7月以來的新低。半導體板塊在卓勝微大漲帶動下表現相對強勢。周期股則繼續上行:煤炭、鋼鐵、房地產、船舶、銀行等表現出色,上證指數再一次領先于創業板指數。10點后,煤炭股沖高近6%后回落,鋼鐵、房地產同步回落,銀行護盤難以遏制指數陷入低迷的局面,上證指數回撤3200點。
午后,滬指即將跌破3200點之際,銀行板塊再次力挽狂瀾。但給人驚喜的則是賽道股:光伏、鋰電、CRO等止跌回升帶動創業板指數率先翻紅!但14點后,煤炭、水泥、化肥等板塊大幅跳水,其中煤炭板塊全天振幅接近8%。受此影響,大盤再次走弱,三大指數全線轉跌。
市場寄希望于周末有降準利好,從2020年3月以來,國常會提出到央行執行,一般只有3天時間的滯后。降準利好銀行、地產是毫無懸念的。對于債券也是肉眼可見的利空,對于股市理論上是利好,但目前缺乏的信心而不是流動性。因此,疫情的好轉才是決定性因素。
目前看,科技股仍在筑底,創業板指數的市場底仍未明確。借助于一季報披露,高景氣的賽道股只能說有希望展開超跌反彈,力度不好判斷。鑒于市場成交量沒有放大,這意味著資金仍以場內流動為主,沒有增量資金進場,大盤箱體震蕩的格局不會被打破。以防御性板塊推動上證指數的行情,難以持久。
投資建議:目前壓制A股投資者情緒的主要因素已經發生變化,從前期的烏克蘭局勢、美聯儲加息轉向國內疫情及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穩增長政策將為A股提供支撐。大盤剛剛進行二次探底,從市場風格看,低估低價的藍籌依舊防御屬性突出,而高估高價的成長股仍是市場的不穩定因素。A股箱體震蕩可逢低關注三條主線:其一、一季報增長超預期的公司;其二、受益于穩增長的新老基建;其三、后疫情時代面臨拐點的航空、機場、旅游等板塊。對于其中一些已經大幅上漲的板塊,可以逢高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