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預制菜能否成為囤菜新寵?二級市場相關概念股正暗流涌動。
近日探訪多地一線了解,盡管預制菜C端銷售有所增加,但由于價格偏高、需求有限,在囤菜團購中并不“熱門”。而作為預制菜的主要銷售方向,B端市場需求暫停反而令預制菜放量面臨壓力。
預制菜“遇冷”社區團購
預制菜概念在二級市場正變得“火熱”。4月11日至15日,東方財富預制菜概念指數(861408.EI)累計漲幅5.42%,代表公司春雪食品(605567.SH)、千味央廚(001215.SZ)、廣州酒家(603043.SH)等相關概念股也迎來多日上漲行情。
不過,財聯社記者調研了解到,預制菜在團購中意外“遇冷”。
“參加了好多團購,沒買過預制菜”,一位上海居民告訴財聯社記者,自己參與的團購主要是盒馬、永輝等商超的保供套餐,主要包括鮮肉、蔬菜、面食、水產等。
一位此前也有過被封控經歷的深圳居民同樣告訴財聯社記者,疫情時囤過新鮮蔬菜,但沒有囤預制菜。由于社區團購要有較大購買數量才能成團,預制菜因個性化需求明顯而很難成團。
一位上海居民展示給財聯社記者他所在小區近日發起的一次必備物資需求投票,從投票結果來看,乳制品、冷凍點心需求最旺,衛生紙和水果并列第三,分別獲得56票、44票和40票,而預制菜排列倒數第三,僅獲得10票。
即便是對于不太能下廚的年輕人來說,預制菜單價偏高則是另一個“勸退”理由。一位上海的居委人士告訴財聯社問:“我們這里年輕人很多,但團購主要以泡面為主,沒有團預制菜,舍不得。”
對于預制菜制造商來說,ToC端的銷售增長有限,疫情對ToB端需求卻沖擊不小。得利斯(002330.SZ)董秘劉鵬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1、2月份,公司預制菜銷量同比增速較快,但3月份,部分地區因疫情商業封控,B端客戶經營受到沖擊。因此,盡管C端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有所加強,但因為基數較小,銷售額增加不算太明顯。
突破C端成轉型關鍵
或許是意識到B端商家的瓶頸,近來預制菜結構正在逐漸轉變,行業內公司紛紛發力C端。
消費者的培育對C端突破至關重要。劉鵬告訴財聯社記者,公司正在諸城當地商場舉辦預制菜美食節,并計劃將活動復制到其他區域,加強預制菜的傳播,強化消費者對公司產品品質和品牌認知。同時,伴隨部分疫情地區物流情況好轉,公司有望解決此前停滯的社會團購需求。
另一個發力點則是品類的多樣化。業內專家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業內有公司已針對不同年齡結構開發相應產品。“像預制半成品是針對80后往前的人,而90后甚至00后開始,他的需求是簡單、即食,這一類的產品現在廠家也在研發和推廣”。安井食品(603345.SH)、廣州酒家等公司近日在投資者互動中也表示,將結合市場需求,豐富品類,推出更多的產品。
而當下,預制菜對于B端銷售的依賴仍難改變。“只要疫情地區一解除封鎖,B端采購量立馬會上量,只要外賣不關就行”。山東一家預制菜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仍對B端銷售抱有很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