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運輸部、科技部印發《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簡稱“《綱要》”),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創新應用,大力推動深度融合的智慧交通建設。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交通網絡建設的戰略意義愈發明顯。在2035年我國交通運輸對創新水平總體邁入世界前列的目標要求下,《綱要》的出爐為智慧交通建設跑出“新速度”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指引。
跨越式發展期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指出,建設交通強國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先行領域;2020年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十四五”期間是加快交通強國建設的關鍵階段,也是智慧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從政策層面來看,智慧交通建設已成為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行業發展來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也令其未來發展方向延伸出新的思考。
據時任商務部黨組成員、原副部長任鴻斌透露,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3547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948億元,年均增速14.39%。另據頭豹研究院測算,到2030年,中國城市智慧交通市場規模將達到117327億元,2022-2030年復合增長率12.6%。
在國家戰略層面的要求及市場規?焖贁U張的推動下,智慧交通建設已從單純的“智能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也意味著其面臨著新的發展要求。
《綱要》提出,要支撐構建更安全、更耐久、更智能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圍繞落實國家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部署要求和綠色交通發展需要,深化交通基礎設施全壽命周期綠色環保技術研發與應用,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水平。
與此同時,國務院在《“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也強調,要注重新科技深度賦能應用,提升交通運輸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
總體來看,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不難看出,上述文件的發布對智慧交通建設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即朝著更加綠色集約、智能先進的方向發展。
巨頭布局兩大路徑
智慧交通建設的綠色集約、智能先進要求,吸引了大量企業加入,也為長期重視技術創新的科技巨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方面,智慧交通的綠色集約發展,要求通過統籌利用綜合運輸通道線位資源及運輸樞紐資源等,強化交通資源集約利用;另一方面,智慧交通的建設需要構建交通“新基建”,如在智慧公路建設過程中,按照“全路段感知、全天候通行、全過程管控”的建設定位。
從2013年開始,阿里就通過入股高德地圖布局出行市場。2016年,阿里坐上滴滴出行大股東位置,成為其進軍交通領域的里程碑式事件。此后,阿里先后投資自動駕駛、車聯網、公共交通、二手車等多個業務,構建智慧交通布局。
與阿里相比,百度與騰訊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圈地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百度Apollo外,百度ACE系列解決方案已在全國近50個城市落地。同時,百度分別在2017年、2019年、2020年參與威馬B、C、D輪融資。2021年,百度還聯合吉利投資成立合資公司集度,并于今年1月份宣布完成近4億美元A輪融資。
對于騰訊而言,其基于在云計算、大數據、AI和安全等領域的積累,先后發布“交通123能力圈”、數字孿生、“數字安途”智慧高速等多個智慧方案。此外,騰訊早在2020年便通過投資增持蔚來汽車,以15.1%的持股比例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從BAT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布局來看,雖各有側重,但路徑相似,均熱衷于通過大手筆投資快速形成競爭優勢。如果說BAT是以入股其他企業布局智慧交通的投資派代表,那么聯想集團、華為等專注于科研創新的企業則是布局智慧交通建設的技術派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