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產能快速擴張之后,我國汽車產能審批或將進一步收緊。
近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整車企業要突出重點布局,依托現有生產基地繼續發展,在現有基地達到合理規模之前,不再新增產能布點。早在2021年,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2021年我國乘用車產能問題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國乘用車產能合計4089萬輛,產能利用率為52.47%。雖然比2020年的48.45%提高4%,但還是處于產能嚴重過剩的區間。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32.6萬輛,而新能源乘用車的專用產能已經有569.5萬輛,產能利用率是58.4%。
在政策利好與市場驅動下,諸多已被“忽視”的閑置生產基地和產能,正成為車企擴大生產規模的新選擇,例如吉利汽車“接手”重慶力帆,長城汽車“牽手”獵豹汽車等。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我國汽車產業正加速重構,而此前形成的閑置生產基地和產能正成為頭部企業擴大產能的“可選標的”,在推動汽車行業走向“質變”時代的同時,亦可通過盤活閑置產能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和汽車產業發展。
上調銷量目標
在2021年經歷銷量大幅增長后,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呈持續攀高之勢。
中泰證券研報統計顯示,在國內“造車新勢力”中,今年3月份銷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別為小鵬、哪吒、理想、零跑和蔚來,銷量依次為15414輛、12026輛、11034輛、10059輛和9985輛,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202%、270%、125%、909%和38%。
除了一眾“造車新勢力”發布銷量成績外,4月7日,吉利汽車發布信息稱,3月份純電動汽車銷量11900輛,同比增長538%,而比亞迪也在發布3月份產銷快報的同時,宣布將停止燃油汽車的生產,由此成為全球首個正式宣布停產燃油汽車的傳統車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汽車累計銷量達426.8萬輛,同比上升7.5%。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76.5萬輛,同比上升154.7%。
4月7日,中汽協根據13家重點企業上報的周報推算,2022年3月汽車行業銷量預計完成224.9萬輛,環比增長29.5%,同比下降11%;2022年1~3月預計累計完成651.7萬輛,同比增長0.5%。
盡管仍然遭受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漲價等問題困擾,但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增長的勢頭并未受到太大影響。在此情況下,行業研究機構與車企也紛紛上調了2022年度或未來幾年的銷量目標。
“原來預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480萬輛,目前應調整到550萬輛以上,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5%左右。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22%左右。”乘聯會表示。
諸多車企也已在2021年銷量基礎上,大幅上調了2022年的銷量目標。根據財報數據,吉利汽車2021年全年總銷量實現132.8萬輛,2022年全年交付目標為165萬輛,并將推出包括混動在內的多款新能源車型。
吉利汽車CEO淦家閱表示,2022年將繼續加大新能源產品的研發投入,在純電、超級電混、醇電混動和換電等賽道上全面發力。
據介紹,到2025年,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90萬輛,占比30%,再加上極氪汽車品牌,吉利汽車旗下的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占比將超過40%。
除吉利汽車外,奇瑞集團將2022年的銷量目標定為“確保年銷量150萬輛、力爭200萬輛”,根據計劃,到“十四五”末,奇瑞集團旗下產品將實現100%新能源化、100%網聯化。長城汽車則制定了“到2025年,實現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的目標。
盤活閑置產能
盡管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大幅增長勢頭,但汽車行業也面臨著產能閑置等問題。
“在傳統汽車行業,包括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內,很多企業此前‘跑馬圈地’布置產能,引發了產能總體利用率不高甚至產能過剩的問題。相關部門現在通過加強宏觀調控、壓降產能、優化布局等方式進行調節,實際上是利好信息。”華東某地汽車產業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如是告訴記者。
“‘十四五’期間,面對外資的逐步開放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車企淘汰賽加劇。”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分析認為,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同時通過全球化布局增加品牌競爭力;研發能力和產品競爭力較弱的車企將逐步退出市場舞臺。
在此情況下,頭部車企正掀起一輪“收編”閑置產能的運動。例如,作為頭部車企的吉利汽車就先后“牽手”重慶力帆和獵豹汽車等。
2020年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團與湖南省、長沙市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托管湖南省屬國有企業長豐集團旗下的獵豹汽車長沙工廠,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生產和銷售。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除吉利汽車外,長城汽車曾接手位于湖北省大冶市的漢龍汽車工廠,并兼并重組了獵豹汽車荊門工廠和臨沂眾泰汽車基地等。而在今年3月份,市場也曾傳出奇瑞商用車將與東南汽車合作的信息。
此外,除弱勢品牌車企閑置產能被“收編”外,近年來,合資品牌閑置產能也被不少車企攬入麾下。例如,神龍汽車武漢第二工廠已被東風本田正式接手,將改造成純電動車生產工廠。
“傳統燃油車閑置產能可以通過產線改造等方式實現利用,因此可以解決燃油車產能閑置問題,避免投資浪費。”招銀國際研究部經理白毅陽對記者分析稱,“就目前的相關政策而言,對擁有閑置產能的‘僵尸企業’是一個非常好的退出渠道,可以通過轉讓等方式一次性退出,也可以通過代工等方式賺取長期代工費。”
有汽車行業專家也向記者表示,對于擁有資金、技術實力,產品更受市場歡迎的頭部車企而言,通過收并購等方式盤活閑置產能既可以壓縮投資建廠時間、滿足產能擴張需求,也可以避免原有廠房設備和土地等資源的浪費,同時提高行業產能利用率,實現一舉多贏。
帶動產業鏈發展
在頭部車企紛紛化身“白衣騎士”,通過“收編”閑置產能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多地也得以“重燃”汽車產業夢。
“東風、一汽、廣汽、上汽、比亞迪、吉利,還有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凡能想到的都找了個遍,但對方要么看不上,要么要價太高。也有要價低的,但風險大。”據《湖北日報》報道,對于尋找獵豹汽車荊門工廠閑置產能“接手方”的坎坷,荊門高新區汽車產業招商分局局長郭家粲表示。
2018年2月,獵豹汽車荊門工廠正式投產,但僅在生產組裝2000多輛車后,就于2019年5月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此后被長城汽車“接手”!逗比請蟆穲蟮婪Q,此舉重新“點亮荊門造車夢”。
無獨有偶,在湖北省大冶市,漢龍汽車也已被頭部車企“接手”。記者注意到,盤活閑置汽車存量資源被寫入《2021年大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在現有產業政策的基礎上,盤活現有閑置資產、土地等資源,變包袱為資產、變劣勢為優勢。重點盤活漢龍汽車,帶動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復工復產。”
而在曾匯聚多家“造車新勢力”的華東某省,當地一位政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該省已從省級層面著手協調推動盤活原有的閑置產能,目前“幾個項目都在推進”。
華東某市汽車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于閑置汽車產能,最好能夠在“全國一盤棋、全省一盤棋”統籌的情況下,把產能、資質、裝備利用起來,否則浪費了真的挺可惜。“但是在整合過程中可能還面臨著一些政策障礙,需要國家或省級層面來共同研究破題,通過盤活閑置產能,帶動當地汽車產業鏈的發展,進一步激活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