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5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一季度保費收入數據披露完畢。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五大上市險企壽險業務一季度保費收入總額同比微增0.7%,守住了正增長,卻并未展現暖意;而相比之下,其一季度財險保費收入總額則同比增長12%,達到2744.32億元。
針對壽險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其仍面臨一定困境,期待中的“春暖花開”還需假以時日。
多因素壓制壽險保費增長
一季度,五大上市險企的壽險保費收入同比呈現“三正二負”格局。
對此,東吳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葛玉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方面因素壓制上市險企一季度壽險業務增長。首先,行業產品供給的結構性問題尚未解決,傳統“以產定銷”的銷售模式有待革新;其次,全國疫情散發背景下,居民收入增速放緩,代理人展業困難,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壽險延續疲軟態勢;最后,隨著險企改革進入深水區,代理人隊伍的下滑也給壽險保費增長帶來了一定影響。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認為,壽險業當前面臨的問題本質上是行業自身發展的原因。他認為,其根本原因是保險行業經營的底層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大部分險企的產品開發、業務模式等依然沿著舊軌道在運行,產品同質化嚴重,客戶獲得感不高,代理人歸屬感不強,企業經營業績壓力大,行業轉型的方向還不夠清晰,轉型的效果還沒有顯現。同時,短期內的疫情反復,消費者對收入和消費的預期,以及代理人隊伍脫落,都是影響當前保費增長的直接因素。
“人們對收入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強,以及保險的可選消費性質,是近期影響壽險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二季度多空因素交織
從保費數據來看,一季度上市險企壽險業務仍然較為低迷,二季度能否迎來轉機?同時,當前權益市場波動較大、理財產品收益欠佳,在這樣的環境下,保險業能否脫穎而出?
對此,葛玉翔認為,二季度壽險業能否呈現回暖態勢需關注有效人力企穩的先行指標、險企產品推行策略和壽險改革進程。周瑾認為,股市和理財產品表現不佳,加之不確定的環境使得風險保障意識上升,保險配置需求會有一定增加,但受經濟周期和疫情反復的影響,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更加謹慎,投資和消費也偏于謹慎,因此,壽險業短期內向上逆轉的概率不高。
長期來看,葛玉翔表示,當前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長,資產配置逐步向金融資產遷移,相對于股市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具有“投資+保障”的雙重屬性,可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財富管理計劃,實現風險轉移與價值補償,有效熨平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部分保險產品還將為客戶帶來稅收優惠,因此,其有望在財富傳承、養老及健康保障等領域展現自身特色,逐步獲得個人多元化財富配置的青睞。
在黃大智看來,保險兼具保障和投資屬性,但其投資屬性與其他投資產品的相對優勢并不突出,要在財富管理大市場中脫穎而出有一定難度。
保險股安全邊際高
從保費端來看,當前壽險業面臨一定困難;從投資端來看,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一季度權益市場大幅波動或影響當期收益,但從長期來看,險資若在市場下行期間加大權益投資力度,或許為后期獲得超額收益埋下伏筆。
葛玉翔認為,一季度受外部環境動蕩、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延續震蕩走勢,或對險資投資端造成一定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以來地產板塊有走強跡象,有望緩釋市場對險企資產風險的擔憂。若后續房地產市場持續回暖,房企銷售數據出現拐點,險資投資端資產風險有望緩釋。
同時,黃大智認為,整體來看,當前險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偏低,若是在資本市場下行期間加大權益資產配置力度,待市場回暖,也可能獲得超額收益。
從上市險企的配置價值來看,研究機構認為,當前,上市險企股價處在歷史低位,具備長期配置價值。國泰君安研報認為,當前上市險企積極洞悉客戶需求,更加注重為客戶提供滿足保障、理財和儲蓄需求的“保險+服務”,有利于走出瓶頸并進入下一輪快速發展期。同時,當前在穩增長預期下,有利于地產投資占比更高的保險股估值修復。
此外,海通證券研報認為,當前保險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預計隨著3月份之后壽險保費去年基數下降,今年新增保費的同比情況將明顯改善。同時,伴隨經濟持續復蘇,未來長端利率有望上行。估值低位加上基本面的改善,使保險股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